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商业 > 商业

同仁堂两个“不敢”撞上行业痛点

出处: 作者:郭白玉 网编:商业新闻中心 2017-03-07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在同仁堂集团的每家药厂和药店内,两个“不敢”的古训处处高悬。这既是同仁堂的自励,也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一种担当,更是对顾客和患者做出的承诺。近期,有关中药质检问题成为行业乃至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300余年的古训出现了传承问题?还是龙头企业的难言之隐折射出行业痛点?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实地走访了舆论风口浪尖上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责任有限公司。

同仁堂1_meitu_1

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工生产环节

 

同仁堂3_meitu_3

工作人员检查药品质量

药都里的标杆企业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被称为中国药都。同仁堂集团主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就位于此。

3月2日,北京同仁堂集团向媒体开放了其在亳州的饮片生产企业。媒体记者深入厂区,对同仁堂产品在加工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采访和了解。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中药饮片的炮制过程中,浸润、精选、炒炙、切片、包装等很多工序需要人工参与。同仁堂集团总工程师田瑞华介绍,尽管通过科技创新,目前同仁堂已经实现了半自动化,但是仍有一些炮制技艺不是机器能代替的。

据同仁堂集团党委副书记陆建国介绍,同仁堂亳州公司利用现有条件建立了从基地种植到药材采购,传统鉴别、仪器检测,生产过程管控,以及售后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药材来源基地化、检测手段科学化、炮制工艺规范化、饮片质量标准化、计量包装规格化”的“五化管理模式”。

同仁堂4_meitu_4

工作人员对产品进行出厂前检测

老字号的庞大体系

在崇文门新世界商场后面,一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中,同仁堂集团总经理高振坤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始创于1669年的同仁堂,至今已有348年的历史。北京同仁堂目前形成了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构建了六个二级集团、三个院和两个储备单位的企业架构,目前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目前同仁堂集团共拥有药品、医院制剂、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等1500余种产品,28个生产基地,83条现代化生产线,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据高振坤介绍,近期舆论比较关注的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同仁堂集团旗下的二级集团——北京同仁堂药材参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汇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和中药养生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于一体,主营中药饮片和中药养生产品。

庞大的集团架构给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面对老字号的品牌。高振坤表示,在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的每个环节,同仁堂都格外重视把关。目前,同仁堂集团下属的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全部为集团全资或控股所有。

同仁堂5_meitu_5

同仁堂亳州工厂内的中心检验室

黑榜,也是痛点

近年来,有关中药的负面话题屡见报端,影响了公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016年一季度因质量问题不合格的药品中,90%以上为中药;公布的5次通报结果总计714批药品中,中药不合格的占648批。

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是任何药物的考量标准,对复杂成分的中药,质量控制更为关键。不过近年来,关于中药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的争论也一直不绝于耳,这其中,中西药标准交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当前,中药质量控制的思路是控制中药中一种或者几种有效成分或特征性成分的量,以此作为该中药材或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以确保这些成分在样品检验时的质量可控性和稳定性。河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钮立卫曾公开表示,现行中药质量标准一般是参照西药质量标准确定的,这种通过个别有效成分判定质量的标准,对中药质控效果不佳,亟待建立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研究员刘昌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现行的中药质量评价及控制方法难以客观反映中药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标准中测定及鉴别的成分尚不能和有效性与安全性直接关联。在刘昌孝看来,中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是中药质量的核心问题,质量标准则是衡量中药质量的技术体系。因此,提高国家药典的科学性和国家法典的权威性必须用科学的质量标准予以完善。

北京商报记者 郭白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