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到海外融资的额度获翻倍。1月23日,央行于日前发布的“9号文”正式公开,将此前已经实施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进一步升级,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放松跨境融资政策,企业跨境融资的杠杆率由1倍提高到2倍。在企业能够融到更多资金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流进来”。
企业可借外债额度增加
“9号文”的全称是《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它是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又一次升级。
2016年1月,央行面向27家金融机构和注册在上海、天津等四个自贸区的企业扩大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同年4月,央行发布“132号文”,将该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132号文”中,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杠杆率为1,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杠杆率为0.8。
而此次发布的“9号文”将企业跨境融资杠杆率调整为2,非银行金融机构仍为1,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和外国银行境内分行为0.8。这意味着,假如净资产不变,企业可以借更多的外债。
除了企业可以在境外融入更多资金,银行的跨境融资额度也更加充足。“9号文”明确,因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产生的本外币被动负债、QFII和RQFII存放在金融机构的托管资金和存放在金融机构托管账户的熊猫债募集资金等不占跨境融资额度余额。
借债成本降低
在增加境外融资额度的同时,机构的融资成本也有所降低。业内人士介绍,此前本币、外币跨境融资的管理、模式均不同,给企业造成了额外的适应成本。在“132号文”对全口径跨境融资实施了本外币一体化的管理后,对于“9号文”下发的目的,央行称,就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空间,便利境内机构充分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一位自贸区从事离岸金融的人士也表示,企业跨境融资额度翻倍是境外直贷的利好。目前来看,从境外融资成本大约比境内发债低1个百分点。
事实上,监管层早已开始着手调整国内企业“走出去”融资的门槛和便利化程度。不久前,外管局新闻发言人在总结2016年为丰富境内市场主体融资渠道而推出的几项主要改革措施时,还提到了统一中外资企业外债结汇管理政策、统一和简化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政策等。
央行表示,“9号文”将自2017年5月4日起实施,届时本外币境外融资等区域性跨境融资创新试点,将统一按本次通知模式管理。
吸引国际资本流入
“9号文”发布后,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企业融资杠杆的调整。不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杠杆加倍,并不能完全理解为企业的借债额度也翻了一倍,不是简单的数字问题,因为跨境融资除了杠杆以外还有其他条件,例如企业发了债券之后,还有还债利息和本金支出等约束,需要综合考虑自身还债能力。严格来说,“9号文”是从方向上对企业跨境融资的松绑。
而推动国内企业境外融资,更便捷地去直接借外币,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也是变相地囤积外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称,通过放宽境内企业发行外债的限制和额度等,可以直接吸收更多外币资金。还有分析人士也认为,监管层的用意,是希望从机构层面能够直接从美元市场融资,这也相当于变相囤积外币。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下滑,吸引国际资本流入能够起到风险对冲的作用。赵锡军表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弥补资金的流出,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严查不合规的跨境资本流动,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推动机构跨境融资,吸引资金“流进来”。他指出,从期限来看,企业发行外债一般都是短期的债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还有外来资金炒作的风险,而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吸引长期的国际资本投资,例如股权投资,让这些资本真正“扎下来”。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程维妙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