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楼市再度迎来政策降温剂。在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到,将对房地产金融市场进行清理整顿,要求未取得相关金融资质的房地产企业不得利用P2P以及众筹平台从事房地产业务,并严禁各类机构开展“首付贷”性质的业务。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互金行业的整治行动将在明年3月底前完成。在分析人士看来,未来监管层对于楼市政策将持续一段时间,楼市降温成大概率事件。
收紧房地产金融政策
由于楼市持续火爆,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房地产金融政策格外引人关注。方案提到,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等未取得相关金融资质,不得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取得相关金融资质的,不得违规开展房地产金融相关业务。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的企业应遵守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金融管理相关规定。
另外,方案中还提及,要规范互联网“众筹买房”等行为,严禁各类机构开展“首付贷”性质的业务。
网贷天眼CEO田维赢认为,互金专项整治文件的一个看点是对于此前行业争议较大的房贷业务进行了明确规范,并指出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等要从事房贷业务需要取得金融资质。
零壹财经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监管层对房地产金融进行严管,其中提到“众筹买房”还可以继续进行,但需要规范;点名将禁止开展首付贷业务。
在分析人士看来,监管层持续打击房地产金融的主要原因在于此类金融产品加大了楼市的风险。此前,房地产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依托于P2P平台和众筹平台开展,前者提供与房地产相关的各类贷款,而众筹平台上的玩法更多,如筹资建房、筹资买房、租金收益权等。今年上半年,P2P首付贷、房地产众筹十分火爆,进一步加剧了上海、深圳等地的楼市泡沫,之后监管层便开始引发了新一轮的整治。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不管是首付贷还是二次抵押贷,都属于加杠杆进入楼市,会加大楼市的风险。此次重点提及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主要因为互联网金融平台涉及大量的小额投资客,把这些资金募集进来,加杠杆投入到相对风险较大的产品,如果产品出现违约,这个风险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的风险,还会涉及P2P行业。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今年房地产市场暴热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和互联网金融背后的资金“乱窜”的现象有关系。各类资金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进入了房屋交易市场,进而推高了房价,使得房价泡沫扩大。所以政策层面对此类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规范,显然是非常有意义的。从实际情况看,对于各类中介业务的规范非常有必要,同时应该对近期各类中介、商业银行和金融企业进行业务抽查,如果有各类“放纵”金融高杠杠模式的现象,那么就应该列为黑名单。
和信贷CEO周歆明表示,房地产金融政策是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房地产金融政策中的重点是控制杠杆率。首付贷像2015年的互金平台股票配资一样,都是违背监管层降杠杆、去杠杆的意愿的,被叫停是顺理成章的。叫停之后,只会让楼市更健康、更理性,避免重蹈美国次贷危机覆辙。央行在今年一季度叫停了P2P和众筹平台的首付贷。此次出台的政策只是对一季度政策的重申而已。
首付贷屡禁不止
虽然,今年3月开始监管层便开始对首付贷等房地产金融业务进行新一轮的整治,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楼市中的首付贷仍未完全销声匿迹。
此前打算在北京购置房产的小陈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他在购置房产时因为首付还差几十万元,开发商便主动向他推荐了几家做消费贷的银行。据他了解,不少中小银行都可以做此类业务,通过大额信用卡或者消费贷的模式。而这类贷款都通过现金形式拿到款项,监管也很难查到资金用途。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首付贷业务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由房地产开发商或者中介机构直接向购房者提供贷款;第二种为目前的主流模式,即小贷公司、P2P平台、银行机构与房地产中介或者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合作,前者出资金,后者出楼盘资源以及客户;第三种则是由小贷公司、P2P平台以及银行机构自身开发客户,购房者只要提供首付凭证,则可以享受贷款服务。
目前来看,房地产开放商或者中介机构直接向购房者提供贷款的形式大多禁止,线上的P2P平台也大多暂停了首付贷业务。但商业银行依旧可以提供消费贷形式的首付贷。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只能说高调的首付贷和大额的首付贷都被禁止了,但不限制用途的消费贷,客户用来做什么真不好查。在他看来,首付贷的危害主要在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总价高,消费贷金额小,作用有限。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对首付贷以及众筹买房进行了限制,但类似于赎楼贷和中转贷这类贷款是否还能继续做下去并未明确。
薛洪言表示,赎楼贷和中转贷基于真实的二手房买卖交易产生,属于相对成熟的金融产品,多家商业银行都推出过类似业务。不过,随着互联网平台的介入,赎楼贷等产品在交易背景真实性上开始出现瑕疵,有助长地产投机之嫌,个别地方已经禁止本地互联网平台开展赎楼贷业务,但整体上,与房地产调控“一城一策”的原则类似,对此类产品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宜全面禁止。
严跃进表示,鉴于很多互联网公司往往把金融产品进行层层包装,进而规避监管,那么后续鉴于对于一些新的金融创新产品,应该对创新原理和相应的受众客户群等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什么样的群体会认购此类金融产品。同时需要相关金融企业采取自查的模式,必要时候需要对部分合规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的比例做出设定,比如说设定30%的上限,超过上限就应该暂停此类资金发放。这也是为了防止部分金融创新继续打擦边球。另外建议提高此类互联网金融平台搭建的成本,强化审核,对违规三次则列入黑名单。若有故意向购房者推销违规产品,则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这样能够防范各类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领域。
楼市降温成大概率事件
近期出台的各地限购政策也已经对火爆的楼市产生了一定的降温效果。在分析人士看来,随着金融政策的收紧,楼市降温成大概率事件。
严跃进表示,房地产金融政策收紧是大概率事件,此类金融创新受阻也体现了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但此类破裂还没有威胁到金融体系的安全,所以纠偏是非常及时的。从实际情况看,这能够使得楼市中的资金相对安全,也防止了各类炒房的现象出现。此类惩罚意义明显,对于打击各类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泡沫有积极的作用。
张宏伟表示,如果按照此项规定执行严格,涉及加杠杆的违规行为,在短期内估计很难操作,市场干扰行为也会少了很多。除了对购房者采取政策限制外,预计针对开发商的融资政策也会收紧,包括上市公司借壳上市行为,难度会增加。后边楼市政策打击力度会加大,逐步达到降温的目的。
一位行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金融政策进一步收紧必将对楼市产生一定的降温效果。但目前“首付贷”占房贷比例还是比较小的,打击这部分业务对楼市的影响不会特别明显。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