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下荡春色》
《池塘情趣》
《翠锦园金秋图》
在赵准旺看来,生活中的意念、感觉,绘画的题材、形式等都要“不与人同”,也“不与己同”,要不断更新。他享受创作过程,更享受创作完成时的瞬间美感。以家乡古都北京为主题,沿着写意的、浪漫的、墨彩纷呈的主线,展现人文与自然之美,释放个人的精神思想。
1945年,赵准旺出生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旁的一个大院里。提起这座布满自己成长足迹的城市——北京,赵准旺感到无尽的留恋与牵挂。“北京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个地域概念,更包含着我童年的快乐生活、成长的喜怒哀乐、事业追求的点点滴滴。”一处处古迹、小条条胡同、一座座奥运会场馆皆被赵准旺收入画中,在四季的“美装”下展现着古都的典雅与静谧之美。
“北京”是赵准旺从未停歇过的创作主题,在他的画中不仅可以发现承载历史的古迹,也可以偶遇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当代建筑。早在1982年和1989年,赵准旺就分别组织了由叶浅予、吴冠中领衔参展的“北京风光展”,在展览中,他的作品诠释出了家乡北京的新旧美景,以艺术的角度呈现与歌颂北京无与伦比的魅力。这段时期的创作使他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田园艺术风格。
绘画是一种无需文字的“诉说”,也是一种艺术能力,这使赵准旺更加全面地抒发出内心之感,横跨时间与空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令旅美的赵准旺感到格外激动,回到北京后,他曾多次实地考察奥运建筑,以自己的艺术方式记录北京的新风貌。2008年,当奥运圣火将至北京之时,赵准旺创作了以奥运为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他表示,当时的喜悦心情与民族自豪感难以言表,全都注入在自己的创作中了。为了表现奥运场馆的雄伟姿态,赵准旺创作了《古都中轴添新姿》。
《古都中轴添新姿》中,北京中轴线上的古迹与见证奥运盛会及其精神的当代建筑交相呼应,新旧人文风貌一览无余。赵准旺介绍道,自己运用了传统“深远法”的构图,借鉴对称原理,将北京的中轴线、“鸟巢”、“水立方”结合在一起。作品中花卉的使用与色彩的运用,既有开阔的意境,又有宏伟的气势,表达出了自己对于奥运精神的想法。作为一名画家,赵准旺表示,为北京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作品是一份责任。“因为有童年的生活经历,对北京的变化才有更深的感受,对传统融入现代的得失进退才看得更清晰。”
评论家徐建永曾谈道,赵准旺从金陵亚明那里得散笔之法,而亚明尝得益于傅抱石,傅抱石以其出神入化的披麻皴而偶成散笔。赵准旺行走其间,传承有序。加以受学贯中西的吴冠中、善焦墨的张汀、善大写意的崔子范的影响,赵准旺才能将其笔墨功夫和海派的洒脱、京派的豪迈以及旅美多年对西画的研究、探讨融会贯通。
在各种技法的游走间,不可或缺的是赵准旺对各类技法的敏感度与写生锻炼的重视,对于历史的关注与学习也体现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主题性创作是赵准旺绘画创作的主线,他的《万水千山图卷》就是一个有力的代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赵准旺从小就熟知的故事,感动之余他也格外地期盼让“长征”这一主题现身于创作之中,“我一直渴望着有一天踏上长征路,用画笔记录人类历史上这一伟大的壮举”。
1986年,赵准旺作为惟一的一名画家,与几十位来自世界各国的摄影师重走“长征之路”,在路上他完成了大量的速写,拍了数千张照片,感受长征路上的风土人情,亲身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苦卓绝。“长征之路”结束后,赵准旺创作了宽2.4米、长22.5米的巨幅作品《万水千山图卷》,画中大自然的壮阔烘托出了红军长征路上的艰辛与不易,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赵准旺谈道,自己的精神气质也许是影响创作大尺幅作品的原因,大尺幅带来更宽广的创作空间,也带来创作中挥洒的快意。大尺幅作品带来的视觉震撼,在呈现“意境深邃”方面也有所帮助。另一方面,大尺幅创作要求画家较高的创作技巧,这是对画家创作能力的检验,对他来讲极富挑战,充满锻炼的机会。
赵准旺将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认识总结为:“一个人精神能量的释放”,他谈道,人的内涵可以通过自身的作品流露出来。不满足于当下的作品是赵准旺对自己的要求,在艺术的道路上,他希望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永不停歇地前行。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实习记者 张舒
赵准旺
1945年生于北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副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西北大学客座教授、美国现代艺术交流学会会长。出版有《万水千山途记·赵准旺写生作品展》、《赵准旺水墨画集》、《名家画北京》、《田园乡情·赵准旺水墨画集》、《山水画坛·赵准旺作品》及《人文奥运 魅力北京·北京四季风韵画集》、《北京奥运情画集》等三十多种画册(集)。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等,并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传记辞典》及美国《世界杰出人物与领袖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