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潘家园

闲话那些应需而生的古玩专家

出处:潘家园周刊 作者:刘学贤 网编:张兰 2016-07-07

古玩界近些年出现了很多专家权威,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专家,于是给自己封了很多头衔。很多爱好者不了解的是,凡是真正的专家,没有在社会上进行公开鉴定的,凡是拉大旗自称某某专家公开在市场上鉴定的,多半是以鉴定方式赚钱的。

且不论辩这些专家的文凭、职称和资质的真与假,今天笔者分析一下这些专家名头与市场和收藏到底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要知道,掌握古玩的鉴赏和市场基本价格,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必须多看多实践,二是了解古玩的买卖行情价格。

实践多了,看过的古玩也就多了,此时便能懂得民间流散的众多古玩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如何辨别这些器物的真假。同时也能看出哪些器物是常见的,哪些是少见的,哪些够得上皇家品级,哪些又是民俗日用器物。要掌握这些本领惟一的途径只能是通过多年的实践,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和鉴赏眼力才能获得。因为这些专业知识经验是书本里学不到的。即使有些书本资料涉及到某些鉴赏知识要领,那也早是过时不适用的古法了,已无法解决当代赝品的识别。

另外鉴赏眼力是靠多看民间大量流散的几万件数十万元真假古玩实物,并亲自研究总结出来的。实践证明,鉴赏眼力并不是看书学出来的,更不是靠专家的理论授课和鉴定方式学成的,而是通过多年的市场实践磨练而出的。

古玩的买卖行情价格也是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实践总结出来的。凡是市场上有行情的古玩,基本上都是所谓的民间民俗日用品。例如民窑瓷盘、瓷碗、瓶、罐以及民间常见多见的各种古玩。但是好、少、精、奇、绝的古玩,是没有行情价格的。因为古玩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其质量、品相、档次,以及不同的年代等等,掌握市场价格难度非常大。行家高手能够解决古玩的真假问题,但无法全面解决和掌握价格的标准问题。业界有句老话,古玩是低买低卖,高买高卖。意思就是说,古玩没有价格标准。

近些年专家鉴定时也忽悠古玩的价格,但是他们评估价格也会造成两个结果:第一,按照高于市场流通价格的拍卖成交价忽悠藏者,让不了解市场的藏者,对高评估价出现暂时的亢奋。但是一旦进入市场便会明白,由于价格估得太高而无法买卖流通。第二,评估超过了市场的基本流通价格,把市场的价格体系搅乱了,其结果是阻碍了市场的正常流通。

以上的古玩知识经验和买卖价格是通过实践所获得的真知。试问,古玩的真假识别与考古学科的专业和职称有直接关系吗?考古需要考真假吗?古玩的价格标准是买出来的,更是卖出来的。这与坐屋里搞研究的教授研究员有关系吗?所以说专家、学者、教授的学术研究理论,与市场应用没有直接关系。无论什么职称,打着什么专家学者的牌子,实际上在社会上鉴定都是为了赚爱好者的钱,这只是为了金钱和名利公开扰乱市场的误导。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还必须编造自己是某协会的理事、秘书长,某瓷器或玉器鉴定专家。要知道打的牌子越大,野心也就越大,影响力越大,赚钱也就越容易。

很多爱好者不了解的是,凡是真正的专家,没有在社会上进行公开鉴定的,而且都懂得行业的特点和规矩,因此态度低调绝不外露。凡是拉大旗做虎皮,自称专家头衔公开在市场上鉴定的,要么是以鉴定方式赚钱,要么是先出名后得利。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古玩艺术品价格认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