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首都文化消费

实体书店应从为买书服务到为买书人服务

出处:首都文化消费周刊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6-06-13

网购、低价,这些在读者眼中愈发便利的消费模式,对于实体书店反而是一种冲击。针对实体书店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北京商报记者对北京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湛军进行了专访。

北京商报:当初是如何想到“触网”?

李湛军:自2011年起,北京实体书店图书销售市场便开始出现下滑趋势。我们原本以为电商企业打折甚至“赔本赚吆喝”的销售方式是个临时炒作行为,不会持续长久。但后来事实让我们发现,这种低价的销售方式没有停下来的势头。这种“常态”让我们吓慌了手脚,促使我们开始重视和研究电商营销模式。

此外,出版社自主在线上销售图书的价格甚至要比电商平台更加便宜,从而导致实体书店成为许多出版社的价格体验店。来自电商和出版社两方面的市场竞争压力,如果我们此时还继续坚持走老路,那么实体书店会必死无疑。 

北京商报:在您看来,电商的冲击给传统出版发行经营理念带来哪些颠覆?

李湛军:首先是经营方式,在传统年代小商小贩的经营方式是以利润为王,但现在的大型企业或是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更强调的是现金流为王。尽管这些电商以赔本形式售书,但由于它们能在短时间内提前汇集和支配到较大的现金流,比如某企业的商品成本为30亿元,却只卖20亿元,表面上看亏10亿元,可由于它已提前拿到20亿元资金,并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网上加速这20亿元资金的流转。这种互联网上的众筹资金方式,使得“赔本赚吆喝”的模式成了互联网上的一种新型盈利模式。而传统销售方式由于资金变现时间长,正越来越受到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冲击。  

北京商报:您如何看待现今国内实体书店的跨界转型?

李湛军:由于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快速发展,引发传统书店营销变化。不少书店引领转型升级潮流,做得非常好。我特别赞赏广州广购图书、深圳中心城市书店、云南新华书店昆明书城等书城的改造和转型升级的办法,我也派出了多批人员上门学习和取经。但也看到有些地方的书店改造后,削弱了书店姓“书”的味儿。书店不论如何变化改造,传统经营图书的功能还是不应该削弱的。现在部分书店所谓的转型升级,虽然店内硬件更漂亮、豪华,但有些书店实际上是转型后变成少卖书甚至不卖书了,并不是在营销图书上进行升级或是有新的突破。以我们将要完成的智慧书城为例,它更强调的也还是阅读,让读者方便挑书、精准找到好书,同时也有多元业态的配套服务。  

北京商报:科技以及数字阅读的发展,对实体书店和纸质书产生的影响有多大?

李湛军:纸质图书的生存力仍较为旺盛,从国外的数据可以发现,电子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将进入瓶颈,国外研究者认为一般市场规模占比不超过35%,这意味着仍有65%是纸质书的天下。纸质书和电子书各有利弊,不能互相取代。电子书的好处是能将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同时还有海量存储,但问题则是长时间会损害视力,不利于深度阅读,记忆不持久,且数字阅读容易被破解密码,从而出现盗版现象。另外,目前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的利润分成问题还没解决,往往数字出版较为滞后,以避免影响纸质出版的销售。目前技术发展愈发迅速,北新云网上线时间也较短,但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领先的技术,将其与其他业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