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的创作能给艺术的发展带来什么?艺术家如何推动文化的进程?带着这些问题,燕京书画周刊采访并记录了大写意画家汤立与燕京书画社总经理石占成的一次对话。在与石占成的对话中,汤立阐述了对于创作与“艺术大家”的认识,相互探讨了当前书画界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创作要具有时代性
对于艺术,汤立说自己是有些理想主义的,“如果是我在绘画上有所成绩,那么我需要担负一些文化担当,要赋予作品一些时代气息”。
石占成表示,艺术家要继承传统,也要开拓创新,才能推动艺术的发展。当今文化艺术的悲哀在于艺术界中的一味模仿现象很多,这是无法将艺术延续下去的。
汤立认为画家在绘画时首先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并且每个人都是时代人,要把时代性的特质加到作品中。在个人的艺术发展中,要有继承与创新,但不要“刻意而为之的创新”,创新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画家要有自己的面目,要赋予自己的情感、时代气息,传承经典,这样才能与前人拉开差距,得出自己的艺术特点。当然这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画家本身很难达到前人的高度;另一方面,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后还要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可谓是难上加难。艺术创作要有人来做,不能倒退。
汤立还谈到,过去画家没有机会体验西方绘画,也无法认识世界。如今可以去世界各地游历,领略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观摩大量的大师级作品,这让今天的画家拥有全球性的视野。那么,如果画家们的作品还是没有新意,就有愧于这个时代了。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家
石占成认为一名艺术大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懂得政治的人,并且应该是个思想家,最后才能成为一名艺术家。拿画家来讲,他是一个时代人,应该构绘所处的时代。从时间上人是无法跨越时代的,比如,我们没有经历过宋代这个时期,单凭观看宋代时期的画作而绘画的话,这只是模仿,不是创作。如果不懂政治,则跟不上时代,应该能反映时代,而且反映出积极的东西。要是一位思想家,用个人艺术展现思想。
汤立把一名艺术大家应有的东西总结为三部分。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品格,所谓人品如画品,内心从善,有担当、有爱国心,追求真善美。第二,要是一名哲学家,因为绘画中的“大”与“小”、“粗”与“细”、“浓”与“淡”、“阴”与“阳”,处处都体现着无限的哲理。第三,要是一名“文化人”,不断地积累自身的文化素养。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得到一个艺术大家。
汤立还说到为什么说一个艺术家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进一步?比前人的视野也要更为开阔?很多人认为,当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发展到齐白石时,已经达到了顶峰,于他之后就是在走下坡路。汤立认为这是错误的观点,齐白石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有缺憾,齐白石也是如此。他谈到一个故事,在画家吴昌硕所处的那个年代里,假画盛行,有一次当他观赏到一幅八大山人的真迹后,激动地留下了“此乃庐山真面目也”的题字。比吴昌硕幸运的是,今人处于一个信息较为发达的年代,即可以通古今,又能够通中外。在这么好的条件下,当今的艺术家们是可以创作出具有当今时代气息的、不同于经典、比经典更加有高度的作品的。当你拥有一个充满新鲜东西的头脑,就可以成为一个有担当的艺术家。每个时代应该有几个这样的艺术家,在艺术上登上更高的山峰。
艺术作品不能独自“绽放”
艺术要有良性的平台与交流沟通,作品不能独自“绽放”。汤立说他的作品早年在日本展出的比较多,当时对于北京地区的艺术平台只知道燕京书画社、北京画院与荣宝斋。那时,燕京书画社在日本收藏界知名度很高,很多日本藏家都通过燕京书画社购买画作。燕京书画社还为国家接待了很多外宾。
石占成也非常赞同汤立的看法,他表示艺术界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各个画院与艺术家学院应该相互交流、沟通。比如我们计划成立的燕京书画研究院,未来逐步地要建立评论家机制。有了评论家的评论,画家的画艺才能提高。燕京书画社希望推广更多的艺术家、发展更多业务,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不局限于发掘北京地区,而是展望全国。另外,也要关注青年画家的发展。
谈到青年画家,汤立提到了目前写意画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他表示,目前全国从事大写意领域的画家并不多,这的确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何鼓励青年艺术家从事写意画,推动写意画的创新与发展,这个问题是未来艺术界需要关注与探讨的。
另外,对于艺术市场中折射到艺术家身上的一些现象,石占成谈到,艺术家和拍卖公司都不愿意将艺术品价格降价售出。我们中国的拍卖业无法与国际拍卖界接轨。有很多造假、炒作的情况。汤立也有所感,有人建议他利用幕后推手来推广自己的作品、参加各种推广活动盈利,汤立认为这与自己的想法相背离,也认为这会给艺术家带来负面影响。作为一名画家,汤立觉得时间对画家来讲是非常宝贵的,不希望因为赚钱而耽误创作时间。
在汤立看来,最重要的不是通过频繁地参加推广甚至是销售活动盈利。他说“在现在这个时间段,我希望自己能够留下一些东西。我也在分析自己和前辈、大师的差距,不自我满足”。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实习记者 张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