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京津冀 > 养老产业

国产养老辅具市场陷低端化竞争

作者:记者 肖玮 蒋梦惟 实习记者 林子 网编:张兰 2016-05-08

养老辅具的概念已经从轮椅、拐杖的单一印象,扩展到了电动床、老年浴缸等更广阔的领域。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速,养老辅具由于其便捷性和实用性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关注。近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老博会”)在京举行。在期间召开的养老服务设备用品研发推广主题研讨会上,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多名专家认为,尽管我国养老市场潜力无限,但目前养老刚需尚未释放完全,养老辅具的发展也面临着种类缺乏、同质化竞争严重和标准尚未完善三大困境。

大量靠进口  细分领域产品奇缺

随着养老辅具越来越多地进入老年人的世界,人们对于养老辅具的概念已经从“就是轮椅和拐杖”的单一印象,扩展到了介护餐具、电动床、老年浴缸等更广阔的领域,但尽管如此,相比于世界水平,我国养老辅具的数量还十分匮乏。据《我国老龄产业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老年用品有6万多种,我国仅有2000种,相比之下,日本的老年用品多达4万种。

“我国养老辅具的数量与世界总量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缺口主要体现在日用品上,尤其是细分领域里面的小产品最缺乏。”永爱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魏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在北京商报记者走访老博会时发现,现场有许多商家正在售卖贴合式尿器、吸附式防滑垫、老年人专用尿不湿等日用类小产品,都有不少观众前去咨询,但这些产品多以日本、欧洲进口为主,很少出现国产产品。

国产日用小产品的匮乏源于市场细分不足、定位模糊。我国老年人根据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和教育程度等多重维度,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质,在对辅具的需求上差异化很大。针对不同的老年人设计开发产品将成为未来市场细分的一大走向。

另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对日用小产品的认知不足,导致刚需无法完全释放,市场目前需求量并不大。魏巍坦言,他的公司也从事日用生活类小型辅具的进口,但生意并不好。“很多老人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会买?”

“现在国产的老年人护理床和轮椅卖得不错,但是从床移动到轮椅上的移动板就要靠进口,还卖得不好。”魏巍举例说,还有老年专用搓澡板、沐浴露等产品,如果老年人对这些产品不了解,哪怕进口到国内来,销量也不是很好。“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得培育市场、推广产品,逐渐改变老年人的观念,这也是未来各大企业努力的方向。”

同质化严重  低端产品互相抄

相比于生活日用辅具中细分领域的“冷清”,中低端市场显得十分“拥挤”。目前国内市场的高端养老辅具主要被国外垄断,进口产品占主流,而中低端市场则主要被国产辅具占据,质量不佳、功能不完善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反而高。

“我国每年生产轮椅400万辆以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轮椅生产国。”《我国老龄产业蓝皮书》给出了这样的数据,但尽管如此,我国目前依旧主要生产中低端轮椅,市面上大部分具备爬楼梯、站立和平躺功能的轮椅都是从外国进口而来。

天津慈济康复器材厂董事长张克霞说,她也希望能做高端产品,但无论是材料进口还是技术研发,现阶段的成本都太过高昂。“比如无障碍坡道,我们国内用的材料是25元/公斤的铝合金,但国外都用钛合金,成本要400-600元/公斤。”

缺乏创新意识,同行之间相互抄袭,也是导致目前养老辅具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阶段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比较缺乏,部分外形较为良好的国产辅具刚出来,就会被其他各家企业抄袭模仿,以此降低研发成本。

同时,大部分老年人选择辅具的首要条件就是价格,导致某些质量欠佳但低价的产品依旧能占领大量市场份额,也缺乏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

标准缺乏  相关制度未跟进

养老辅具的准入标准缺乏是中低端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尽管民政系统和残联系统有现行的相关检测,但我国尚未出台硬性的养老辅具检测规定。另一方面,许多新兴辅具都还没有与之对应的检测系统。

“目前我国辅具标准制定的数量和细分程度还不够。”北京市民政局特邀专家林菊英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养老辅具标准化在国家推行的20年间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标准化制定依旧存在一些缺口。

“这些缺口在高科技和电动助行等养老产品上尤为明显。”林菊英说,比如能记录生命体征并形成报告的高科技“健康管家”、具备跌倒识别算法的智能腕表等,由于新兴产品发展太快,标准制定难以迅速跟上步伐。

此外,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一系列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如《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林菊英表示,我国正在不断细化养老相关政策,但目前仍有一些意见缺少具体的配套措施和细节规范,在落实到操作层面时,可能留有很大余地。

“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制定还不太均匀,某些品类的辅具标准相对比较完善,如助听器和轮椅,另外一些品类的辅具标准还有待跟进。”林菊英认为,面对这一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建立更加有效的辅具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便于辅具标准化相关的各个环节及时获得辅具标准化的信息和服务,比如及时了解到已发布的国家标准以及一些相关标准的解读、推进、修订、废止等情况,包括与国际市场及资讯的接轨等服务,有利于市场更加高效、健康发展。“养老辅具标准化制定涉及各行各业,但只要给予一定的时间,标准就会逐渐完善起来。”

事实上,养老辅具的概念产生时间并不算久,此前它一直被视为归于康复医疗辅具旗下,直到最近几年市场细分才被单独提出。面对这一新兴市场,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只有随着未来对老年人观念普及的加深,培育一批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平台,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市场才能逐渐告别“野蛮生长”,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北京商报记者 肖玮 蒋梦惟 实习记者 林子/文 张笑嫣/摄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