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京津冀 > 养老产业

医养结合将进一步借力医师多点执业

作者:记者 肖玮 网编:张兰 2016-05-08

北京商报讯(记者 肖玮)在推动医养结合过程中,医疗资源短缺以及双方对接通道不畅通始终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日前,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老年人福利处副处长孙文灿透露,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医养结合的指导意见,随后民政部和国家卫计委也迅速召开了全国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会议,可以说,目前医养结合的制度框架已经建立起来,接下来的一大工作重点就是要进一步借力医师多点执业等政策,将医疗资源引入养老机构。

“从此前了解到的情况看,老年人养老主要遭遇就近看病难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成为民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孙文灿说,“我们了解到,现在老年人最急需的服务包括就餐、就医和上门照护,也就是说,看病问题依旧比较困难,但同时存在的难题是专业医护人才短缺,这就需要通过多点执业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医疗人员进入养老机构。”

同时,“医养结合”还必须落实社区首诊和分级诊疗,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在家里设立护理床位。另一方面,我国还鼓励养老机构设立对外开放的医院,没有条件的机构就要与周边医院进行合作。

事实上,不久前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也提出,要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抓好社会办医政策落实。具体来说,卫生部门需稳步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制度。试点放开公立医院的在职或退休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

不过,在医疗领域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时,都遭遇了瓶颈。“大家都知道,民营医疗机构正在和公立医院抢医生,主要方式就是给予更高的待遇以及更优的诊疗环境等。所以公立医院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医生进行多点执业,因为这样很容易出现人才流失。”北京一家三甲医院高管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据透露,公立医院一般都会给医师多点执业设置一些隐形门槛,比如在时间上不予配合,并且在医生职称评定方面设置一定障碍等。另一方面,公立医院也担心民营医疗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一旦医师在多点执业中出现医疗纠纷,会给所属医院“添麻烦”。

在这一背景下,要让医师能够顺利到养老机构出诊,恐怕还需进一步制度设定和扶植政策的落地。

同样备受关注的是,在医养结合中,医保不到位成为一大掣肘。对此,孙文灿坦言,一直以来,大家普遍呼吁要制定类似日本、韩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但问题是,在社会保险的基本法即社会保险法中,定义了我国基本社会保险内容,所有社会保险性质的险种都必须有法律依据,如果要增加长期护理保险,必须由人大修法决定。另外,这一保险需要40岁以上的人员来缴纳,可社会意愿如何还有待考察。

不过,孙文灿也强调,针对长期护理险,现在青岛、上海已经进行相关试点工作,不仅如此,在现有的基本医疗保险中,也把更多种类的护理项目纳入,包括居家护理和残疾者照护等。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