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798为核心向外辐射的新兴艺术区不断涌现,比如龙门艺术区、花场艺术区、后沙峪艺术区等。现实问题是,艺术区不断被外迁,群落生态的自由聚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不确定性。比如政府的规划改造、房租高企后的利益争夺、艺术区的商业化驱逐以及顶层设计的局限等因素,让不少艺术区短暂热闹之后陷入困顿。那么,为何依然会有那么多新的艺术区涌现?在艺术区各种复杂的利益纠葛背后,如何平衡商业与艺术的比例关系?
困局频现
模式还需探索
艺术区的不断涌现让艺术氛围愈发浓厚,甚至一度被认为是艺术家的乌托邦。但令人遗憾的是,有关艺术区的负面新闻不时见诸报端。比如798物业、二房东与艺术空间的租金矛盾,宋庄小堡村的改造拆迁,黑桥村“收费事件”的剑拔弩张,这还只是冰山一角,矛盾频现引发业内对艺术区发展现状的热议和思索。
从798到草场地,从宋庄到黑桥,从环铁到酒厂,从费家村到一号地,从郎家园到二十二号院,艺术区的形成都离不开艺术家和画廊的集聚,这种自发聚集是一种自然的群落生态。但随着艺术区声名鹊起,房租水涨船高,商业与艺术的冲突不断出现,其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现实发展危机也日益凸显,最终导致难以负担的艺术家与艺术机构陆续撤离,这已成为不少艺术区难以走出的魔咒。
值得一提的是,城镇化进程与艺术区的发展模式并不相同,甚至有所背离。对于宋庄艺术区来说,历经30年的发展依旧面临诸多困境。有业内人士指出,自建房产权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能会在很长时间内限制艺术区的发展。
除此之外,不少艺术区充其量只是文化地产,终局必然是昙花一现。同时,目前的艺术区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自发聚集,更多是园区的经营规划。但不管如何,艺术区的形成与稳固,不只需要人气、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叠加,更需要长久而专业的规划。
转型进场
不只是文化情怀
在经济环境的持续压力之下,席卷全社会的行业转型已成大势所趋。一些高耗低产的传统行业遭遇洗牌而日渐式微,废弃空置的大面积厂房为艺术区的集中出现提供了可能。除去已成气候的艺术区外,还有一大批新的艺术区不断涌现,比如龙门艺术区、花场艺术区等。较之其他区域艺术区的零星出现,以798为核心向外辐射的艺术区不断形成集聚效应。
令人疑惑的是,为何艺术市场萎缩下行,依然不能阻挡新艺术区开建的步伐和热情?龙门艺术区负责人王立华原本从事的是钢铁物流生意,近几年也开始把精力转向了艺术园区的打造。“其实进入这个行业也不是偶然,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介入书画、家具的收藏了,一直有这个兴趣。多年前意识到钢铁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之后就在努力尝试转型。重要的是,物流基地靠近中央美院和798艺术区,地理位置很优越。我们跟很多艺术家都是朋友,这是很核心的资源优势。同时,龙门艺术区得到了崔各庄乡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也越发增强了我们做好这个艺术区的决心。”
谈到龙门艺术区的名称由来,王立华表示,名字取自龙门吊,即钢铁物流常用的桥式起重机,暗含了企业的根基所在。同时,不少年轻艺术家都在苦苦挣扎,也有着希望他们“鲤鱼跳龙门”的寓意。从位置上来说,龙门艺术区距离中央美院、798都在5公里左右,交通上的便利吸引了不少艺术家进驻。目前龙门艺术区有2万多平方米,王立华还在筹划着继续扩大艺术区的规模,一批独栋的工作室建筑也即将开建。“龙门艺术区的管理者和配套服务的提供者是同一个业主,能够环环相扣,可以为园区的发展做好统筹规划,为入驻艺术家搭建更好的服务平台,这是我们园区的一大优势。”王立华说道。
如何破局
明确定位是关键
其实,建艺术区并不困难,但维护与运营就没那么简单,需要专业的人才与长远的规划。最为重要的是,艺术区与艺术家的微妙关系也很难处理。在艺术区成熟之后,房租自然呈几何态势增长。如果纯粹靠收取租金和物业费来维持生存,这种模式支撑的艺术区未来并不明朗。
艺术园区规划和管理的专业度也在考验着每一个艺术区的管理者。从钢铁物流基地转型而来的龙门艺术区又有着怎样的规划呢?王立华表示,“龙门艺术区的定位比较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区,更不是靠简单的物业出租来实现生存。我们不单单做文化产业的一环,而是要打造一个全产业链,从艺术空间、艺术家工作室,到展览馆、咖啡馆、餐饮、巡回展览、拍卖等配套服务都要做好。我们多次参加北京、广州、成都的艺术博览会,对艺术市场有着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目前市场大幅调整,泡沫挤出,正是投资的好机会。一些艺术区的调整外迁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机会,长远、专业、系统的规划才能让艺术区真正长远”。
艺术家是艺术区最为活跃的主体,作为园区的管理者要为他们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这也是王立华设立龙门艺术区的初衷。他近期还组织了一个“丝路追梦”的主题展,组织采风、巡回展览,都要承担不小的成本压力,但他表示并没有过多从经济方面考虑,“艺术家要重走丝绸之路的设想与艺术区做文化产业的初衷不谋而合,翟新建、励国仪、关乃平、徐仲偶四位艺术家分别从国画、水彩、油画、版画等艺术形式表达了对‘一带一路’的情感,创造了大量的写生作品,这会进一步加深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这种无形的价值是我们所看重的”。
成功的艺术区与艺术家是能够共同成长的,尤其在艺术区初创阶段更是如此。为了让入驻艺术家能够潜心创作,龙门艺术区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对于有潜力的艺术家,为他们提供银行贷款的担保,降低艺术家的经济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投身创作。艺术区也会努力将艺术家在3-5年之内推到市场中去。但这种方式所带来的风险可想而知。对此,王立华表示,“艺术家甄选的门槛很高,要通过艺术区学术委员会的层层筛选。首先要满足高、真、纯这三个标准,首先是纯粹的学院派,这也是艺术区的主打方向。我们所强调的高,不只是水平造诣高,而且要有良好的信用和口碑。在我看来,艺术家和艺术区是有机的整体,不只是简单的租赁关系,只有艺术家群体稳定了,艺术区才能真正做大,真正形成品牌影响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