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京津冀 > 养老产业

京津冀养老圈大猜想

作者:蒋梦惟/文 王飞/制图 网编:朱先锋 2016-01-31

d01

“京津冀跨区域异地养老”的概念一经政府部门提出,立即发酵出若干产业方向,各路资本已经走出京城,悄然布局起了整个京津冀的养老市场。近日,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多次表示,北京将鼓励中心城区老人异地养老,并且引导京籍老人出京体验跨区域养老。那么到底在北京“十三五”期间,异地养老的新方向会令京津冀形成一个怎样的养老产业圈呢?

猜想一

环京周边的养老社区圈

“北京市内将基本不再新建大型养老机构了。”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去年的这句公开表态,似乎点醒了不少徘徊在北京养老市场周围的社会资本。随着这一方向性表态的确定,环京养老圈的概念也逐渐浮出水面。

那么,在北京周边地区形成的这个环京养老圈,到底是怎样一种产业模式呢?截至目前,业内相对认可的两个环京养老项目——位于高碑店的嘉乐汇养生苑和位于涞水的阅唐山水,均属于大型的养老社区、机构,占地面积、床位数等规模都明显大于北京市内大多数养老机构。“资本的自主选择是相对更贴近市场导向的,最初尝试在北京周边地区建设的面向北京老人的养老项目,可以代表企业对于环京养老圈需求趋势的判断,即这类地区适宜建设养老社区等类型的大型养老项目。”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对此趋势,李万钧的表态也从侧面予以了肯定,他表示,大型养老机构再建就要往北京周边走,“其实,北京周边城区距离远郊区也远不了多少,我曾去过河北省高碑店地区的一家由北京企业投资建设的大概占地30万平方米的养老社区,离北京也就一小时的车程。这个养老社区里医院、护理院、养老院一应俱全,老年人不出社区,基本上所有的养老问题都可以解决。包括大型养老机构在内的一些‘大块头儿’养老服务设施。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多是往北京周边地区布局”。业内人士表示,李万钧所说的高碑店养老社区,很可能就是上文所提的嘉乐汇养生苑。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日前更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标集团所建设的这一项目已确定成为北京补贴京外接收京籍老人养老机构的试点。而且,李红兵还表示,目前河北也已明确要求北京周边所有省内的县市都要建设一所和北京衔接的养老机构。

可见,刚刚起步并且已经雏形初现的环京养老圈建设,“十三五”期间的重心很可能将更多地放在大型养老社区方面,并且可能会在多个与北京临近、接壤的地区同时落地开花。

此外,有专家进一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环京养老圈内如果形成了多个主要面向北京老人的大型养老社区,相关配套医疗机构、商业综合体等服务设施势必也将迅速落地周边形成呼应,相关部门应提前布局,打通商业、医疗等配套服务的上下游产业链,缩小养老机构和这些配套建成的“时间差”。

猜想二

津冀区域内的候鸟式养老圈

北京庞大的养老需求外溢,津冀区域内将会被“牵动”的又何止北京周边地区这个“圈”。此前,北京商报记者曾多次赶赴北京市民政局多位负责人时常提到的京外养老产业调研地——张家口。在调查当地与北京进行养老协同的工作进展时,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张家口民政局副局长刘润江时常将一个名词挂在嘴边:候鸟式度假养老。

曾有多位专家在讨论京津冀养老协同时告诉记者,从地理区位上来说,张家口等离北京稍远城市的养老机构、社区不如北京周边地区容易让北京老人接受,但不可否认,张家口等城市相对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自然环境条件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距离带来的短板。

刘润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实际上,目前张家口当地不少养老机构在研究面向北京老人的供给时,都将候鸟式度假养老作为一种主流思路。公开资料显示,张家口常年都位居京津冀区域内空气质量较好城市的前列,夏季平均气温基本都低于北京,冬季供暖时间也比北京提早一个月左右。“加上张家口常年有着比较出名的旅游资源,借助北京联合举办冬奥会契机,逐渐可以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地的养老经营模式。”刘润江介绍,近两年,已经有部分北京老年人选择在夏、冬两季分别拿出两三个月的时间住在张家口的养老机构中了,初步的候鸟式养老需求已经开始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未来张家口与北京之间的交通连接将更加紧密外,刘润江透露,张家口吸引北京老人愿意跨越一定的地理距离前往养老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当地在对接北京医保报销政策上的优势。不可否认,目前北京老人出京养老却无法享受实时的医保报销是令三地民政部门十分头疼的问题,在医养结合愈发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无法实现异地医保报销,一切规划可能都会成为泡影。对此,刘润江表示,如果要实现在医养结合领域的异地报销,张家口有一定的先天条件,因为张家口是河北为数不多已经开始有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获得医保定点资格的城市,异地实时报销实现后,可直接接入养老机构内。

其实,有养老企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以候鸟式度假养老为代表的旅游养老,可能是不少资本考虑投资异地养老时最初会选择的形式,因为老人在退休后出京旅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消费习惯,这类项目相对风险小一些,然而,由于京津冀内这类城市可选择的范围比较有限,出现同质化竞争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猜想三

品牌输出的异地联合养老圈

就当业内还未对上述两种模式更能打动社会资本形成共识时,一种新兴的京津冀养老合作模式也在悄然发力。

伴随着去年开始全面启动的北京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品牌、服务输出成为了公办养老机构转型过程中探索的一条新路。根据市民政局发布的《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运营体制改革情况普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目前,北京全市公办养老机构床位达到2.8万张。从区域分布看,核心功能区有公办养老机构床位1392张,占4.9%;城市功能拓展区7840张,占27.5%;城市发展新区11908张,占41.8%;生态涵养发展区7364张,占25.8%。全市的公办养老机构解决了1.1万老年人集中养老。据悉,在北京的公办养老机构中,有73家机构已经采用了公办(建)民营模式进行运营,占37.4%,主要集中在城六区和城市发展新区

除了逐渐增加民营资本在公办(建)养老机构领域的介入程度,形成社会化运营外,已有的公办养老机构也不再守株待兔,而是主动寻找转型机会。《报告》称,目前,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汇晨等机构正在探索养老服务向社会输出的服务模式和合作经验,最大程度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打造集合颐养、护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培训等多项服务的品牌连锁机构,探索养老服务输出管理模式。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种输出,未来很可能瞄准京津冀区域内的项目,实现跨区域的联合、资源共享,推动津冀形成一批拥有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实现区域内机构的异地联合。

以市一福为例,此前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市一福已决定走出政府的“保护圈”向市场迈进,目前,该机构正在尝试增加养老咨询服务项目,利用自身经验为业外资本进入养老市场提供有偿咨询、培训、组织搭建等服务,接下来,该机构还可能成立养老咨询公司。

据介绍,前文所述阅唐山水项目的投资方利华地产此前曾主动找到了市一福,希望市一福为该企业在环京区域投资的巨型养老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而这也为市一福开辟了一条转型路径。根据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得的双方合作协议,市一福在合作中扮演的角色类似于有偿提供养老咨询服务的公司,帮助利华进行养老事业部的团队搭建等,并对养老项目的管理模式等提出建议。有知情人士透露,市一福真正为民资营利养老项目提供服务还是首次,如果未来这种经营模式成熟后,市一福不排除会成立养老服务咨询公司等,真正迈入市场。

而且,根据日前市民政局福利处相关负责人撰文披露消息称,北京也将扶持中小型养老服务企业在北京周边地区开展连锁经营,比如继续加强引导市一福、石景山区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昌平区太阳城银龄老年公寓等具有社会品牌影响力的养老机构从北京城区向郊区、津冀地区拓展服务范围,开展跨区域购买养老服务试点。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文 王飞/制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