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京津冀 > 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其实是“玻璃心”

作者:肖玮 网编:郭丹丹 2016-01-10

老年人的钱好挣,这在很多行业中都是销售人员的第一要诀。所以当近两年,受政策、市场需求等多方刺激,养老产业开始萌动,旋即被不少资本视为“金矿”。但在这光明的“钱景”之下,其实还藏着这一产业所特有的玻璃心,一条负面新闻、一位愁眉不展的被骗老人,都可能让刚起步的养老产业遇阻。

最近,这样一则消息就伤了很多老年人的心。据媒体报道,成都的杨大爷为尽快入住养老机构,多次被“骗”。其中,当地某养老院宣传,以交订金的多少,决定日后入住费用的折扣制度,如果交8万元每年可返10%利息。杨大爷夫妻一口气就交了8万元订金,但最终仍是白高兴一场,迟迟无法入住,现在杨大爷还在苦寻养老之所。

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都让人唏嘘不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人愿意自己的父母长辈,年过花甲还为在哪儿养老劳心劳力,当自己满头银发,还要对“骗老”行为严防死守。那么,这一产业注定不能只看“钱途”,不问情怀。当然,每个行业要做大做强,都必须守个理字,还得讲点规矩,只是为弱势群体服务的企业必须格外走心。

“走心”,还因为现在正处于养老产业的培育期,得步步为营。资本心知肚明,当下中国在降息通道无风险利率下降,社会成本降低,加之中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多因素使然,养老产业成为下一个风口。但互联网大佬李彦宏曾抛出观点,“风口论”是充满投机思维的方式,吹得我难受,如果大家都想找捷径,每个人都是这种思维方式,是很危险的。

其实,个别养老企业急功近利,一大原因在于这一领域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尤其是居家养老。从全球情况看,养老产业一般利润也就在10%左右,国内不少养老企业更是连收支平衡都很难。于是,我们看到了前来掘金的资本各自出招,打医养结合牌者有,推“互联网+”者有,其实很多尝试对推动行业发展大有裨益,但打着养老的幌子,实则圈地圈钱,甚至行不法之事,则该人人喊打。

有的地方主管部门已经看到了苗头,成都市民政局就发布警示:老年人要远离以高息返利诱惑机构,如遇以交预订床位费为由,涉嫌非法集资的陷阱,可向民政局投诉。要想护好养老产业的“玻璃心”,真得多方合力,其一,养老企业洁身自好;其二,管理部门遇不法可考虑施重典;其三,老人也要认清养老不是投资,别被利诱。总之,与老为伴,要能耐得住寂寞,做养老产业,眼光至少需要看到未来五年以后的市场,急不得。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