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燕京书画

多元融合 构建文化老字号新格局

出处:燕京书画周刊 作者:记者 傅玛丽 网编:郭丹丹 2016-01-08

res02_attpic_brief

黄永玉 《雪山图》

res05_attpic_brief

田世光《报喜图》

res08_attpic_brief

于永茂《月洒武当》

res11_attpic_brief

赵青仲《虎穴寺》(局部)

res14_attpic_brief

石占成
  燕京书画社总经理

res17_attpic_brief

于永茂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res20_attpic_brief

王金钟
  燕京书画社顾问

面对近年来低迷的艺术市场,艺术品经营机构都在不断地调整经营方向,如何因应市场和环境变化来调整自己,从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无疑是每家艺术品经营机构,尤其对于那些具有几十年老字号品牌的书画社是亟待解决的课题。燕京书画社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在新的一年,燕京书画社努力在书画市场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抢得一席之地,将文化与互联网结合,与青少年教育结合,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思路也成为当下艺术品机构突破发展的一条新路。

发展历程

从销售到收藏  文化名片影响深远

燕京书画社成立于1979年6月,是北京最早的一个集体形式的画廊,也是北京市专为中外旅游者服务的大型专业商店之一,国家批准的首批涉外旅游定点购物商店之一。成立燕京书画社的最初目的是解决返城知青就业,核心业务是销售字画,社址是天坛祈年殿旁的一个塑料棚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北京可以经销字画的只有五六家画廊,包括荣宝斋、宝古斋、北京画店等,燕京书画社是其中惟一一家可经销字画的集体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书画还没有被广泛认知,作为涉外旅游定点购物商店,燕京书画社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日本游客对中国书画颇为喜爱,加之当时画家名气不大,作品价格便宜,常常形成抢购一空的局面。30多年之后,这批画家成为了画坛响当当的人物,比如徐希、白伯骅、杨延文等等,也成为了燕京书画社宝贵的资源。

依托于录用返城知青免税的政策,燕京书画社在当时快速成长,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已经形成了20多个门店,但他们的核心业务仍是收购并销售字画。与之前大面积收购不同,原创、巨制、够收藏级别成为燕京书画社收购作品的门槛。而这些有分量的作品,如今成为了镇店之宝,在收购字画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企业的收藏理念。收藏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机构的根基,支撑着企业的发展,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燕京书画社的品质。

历经36年的发展,从一个塑料大棚到如今的燕京书画大院,从单一的销售字画到聚集了一大批中国画坛艺术巨匠的老字号,燕京书画社的软硬件设施一并发展成为京城有极大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在过去的一年里,燕京书画社举办了林伯墀书画展、周之林回顾展、名家扇面展、陈瑜书法个展、著名歌唱艺术家书法联展、朝鲜当代名家群展等一系列展览,这些展览涵盖了如周之林等老艺术家的精品,也有演艺界人士的跨界联展,还有致力于国际文化交流的朝鲜画展览,多层面地展示出艺术的魅力,在社会上影响广泛。

书画艺术是中国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书画作品不仅可以展现时代风貌与大众审美的变化,也可以表达各个时代文化内涵的差异,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大大小小的文化企业不胜枚举,燕京书画社能在36年间不断成长壮大,离不开清晰的企业理念,与时俱进,革新探索。

模式创新

一核邀三  联动京津冀书画市场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不仅是经济上的协同发展,更是文化上的深度交融。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相承。燕京书画社作为一家有36年历史的文化企业,在全国书画市场颇具影响力。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燕京书画社在推动京津冀文化交流上有着自己的想法与举措。

“京津冀书画在中国书画中有着共同的体系,书画家在艺术交流上有着优良的传统,在培养青年画家的体系上也有相通之处。”燕京书画社顾问王金钟说:“燕京书画社为加强书画艺术的交流,常常邀请外地画家来到这里办展。2016年,燕京书画社将针对京津冀一体化做出新的举措,我把它称为‘一核邀三’。‘一核’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燕京书画社将与琉璃厂形成共同理念,共同发展首都文化事业。”

“邀三”从字面上便不难理解。“燕京书画社素来与老一辈书画家有较好的交往和渊源,邀请他们来到这里做活动、办展览,不仅可以展示出他们个人的艺术素养,也可以向社会推广格调高雅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市场的发展中,青年艺术家是不容忽视的群体。但部分青年艺术家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潜心创作。燕京书画社决定为天津、河北、陕西等地的艺术苗子提供租金便宜的工作室,他们可以在这里进修学习,燕京书画社也可以为他们提供销售作品的渠道。”除了为青年画家提供画室外,书画社将作为文化传承的桥梁,邀请老一辈画家来为他们讲课指导。

不久前,燕京书画社举办了谢芳、雷恪生、于淑珍、柳石明、卢奇五位艺术家的跨界书画联展,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他们不是科班出身,创作也无法用专业角度衡量,但件件作品都是由心出发,朴素真诚。这类钟爱书画艺术的跨界人士便是燕京书画社要邀请的第三类人。这类人士在各自的领域有威望和影响力,他们的作品可以提升大众对于书画艺术的热爱。

古有兰亭雅集、滕王阁雅集,燕京书画社计划效仿古人雅集的模式推出燕京雅集,每次雅集设定不同的主题,定期发表期刊,形成品牌,将民间作品、新生代作品推广出去。“老一辈画家传承传统文化,带领新生代画家走向正轨,并将弘扬主旋律与商业模式紧密结合是燕京书画社未来一年要做好的事情。”王金钟表示。

转型探索

与专业机构合作  多角度提升企业品位

燕京书画社大院位于天坛东门附近,新落成的艺术展馆凸显出书画社浓郁的历史底蕴。在摸索实践中,燕京人不断丰富企业的发展之路,创新经营模式,近期他们与中国首家中高端书法教育机构妙笔菡塘文化传播公司建立了合作协议,与恭王府等单位推出的书画修复、装裱中心也即将在此落成。

妙笔菡塘是一家致力于高端艺术培训的文化企业,他们坚守传统文化,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逐渐树立了书画教育界的标杆地位。他们的企业理念与燕京书画社不谋而合,燕京书画社有着丰富的艺术资源,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妙笔菡塘虽为一家新兴的艺术培训机构,但自成立以来所培训的学生不下万人,两家企业携手合作,可以通过将展览、讲座、艺术研讨等活动的展开提高培训质量,推动书画界的发展传承。

燕京书画社总经理石占成表示:“燕京书画社本身就有办学经验,上世纪80年代,书画社聚集了董寿平、秦岭云、白雪石等一大批绘画名家,成立了燕京书画培训学校。当下与妙笔菡塘的合作不仅是个全新尝试,也是对燕京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培训中心成立后,燕京书画社将面向社会不同群体,争取让前来的学生有所斩获,有所精进,有所乐趣,让大家感受到书画的魅力”。

除了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外,与恭王府等单位推出的书画修复、装裱中心将成为燕京的一大特色。石占成说:“当前艺术品市场的大环境欠佳,燕京要在这种形势下抢得一席之地,必须有明确的企业定位和特色,与妙笔菡塘的合作、修裱中心的成立都是丰富企业内涵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定期做观摩会、报告会,欢迎喜欢书画艺术的人来到燕京,通过燕京书画社提高鉴赏能力。”

燕京书画社在北京极具影响力,却局限于此。石占成表示:“南方市场对于书画作品有极大的需求,我们将老艺术家的作品带过去,不仅可以加强南北书画市场的联动,也可以提升企业品牌认知度。”在国际市场,此前,燕京书画社联手“朝艺在线”共同举办的《2015朝鲜当代名家美术作品展》反响热烈,未来一年燕京将继续拓展国际间文化交流。

石占成说,他们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燕京书画社的转型与发展也是当下不少老字号文化企业要做的事情,正如石占成所说,“品牌加品牌战略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在现代的文化背景下,只有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填充内容,才能在发展中赢得一席之地”。

北京商报记者 傅玛丽

献计献策

如何打造专业有品位的文化企业

针对书画爱好者而言,在林林总总的展览中,燕京书画社会为他们提供有规格、有品位的展览。比如,与藏家合作,展出所藏珍品。面向藏家,我们会为他们开课,讲授中国书画的发展与鉴赏,提高藏家的鉴别能力。并与书协、美协合作,挖掘有潜力的新兴艺术家。对于书画市场而言,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并找到新的增长点。

20年前,在书画市场除了荣宝斋当属燕京书画社。现在,论硬件我们有自己的画廊、展厅,论软件我们有《燕京书画周刊》作为传播平台,这些都是一流的。未来,面对画家,我们可以做艺术上的研讨;面对藏家,我们可以请老艺术家来授课,系统地讲授中国书画的发展,提高学术性和他们的欣赏能力。可以成立艺委会,甄别作品的艺术性和专业性,提升燕京书画社的门槛。

作为一家文化企业的老字号,燕京书画社不仅要推出老一辈书画家的精品,弘扬传统文化,引领大众审美,也要做到对青年艺术家的呵护与培养,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可以举办文化沙龙和公益活动,将传统文化与教育相结合,老字号不能端架子,要与年轻人和广大的书画爱好者共同打造新时代下的文化氛围,在京津冀一体化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