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燕京书画

白雪石和燕京书画社的不解情缘

出处: 作者:傅玛丽 网编:张巍 2015-08-21

山水画大师白雪石的一幅巨制作品《拒马河》如今是燕京书画社的镇店之宝。画家马春林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个客户想委托燕京书画社买幅白雪石的巨制作品。我去取画的时候,白雪石给了我两张。其中一张是他比较有代表性的《漓江山水》,另一张就是《拒马河》。客户是位商人,《漓江山水》画面开阔,水在中国文化中寓意财。于是,他选了那一张。”就这样,《拒马河》在燕京书画社一存就是20多年,如今成了他们宝贵的藏品。

而要细数白雪石与燕京书画社的情缘还要从1984年说起,那时燕京书画社要办一个燕京美校,白雪石作为老师来为大家讲课。在教学过程与作品交流中,以及日后的办展中,这位大家与燕京书画社的情分就没有断过。

缘起燕京美校  传播书画艺术

1984年,燕京书画社筹划成立燕京美校,目标是办成一个有资质的可以自主招生的教育机构,于是请来白雪石、董寿平等大家授课,当时燕京书画社的绘画组也边画画边学习。就这样,白雪石慢慢与燕京书画社熟悉了起来,关系也十分融洽。逢年过节,燕京书画社的人都会去拜访白雪石,书画社举办联谊会,白雪石也会参加。回忆起授课过程,马春林说:“因为我们都有些美术基础,所以他不讲很多理论,一般都是边画边讲,在示范中告诉我们技法的运用。”

白雪石擅画山水,无论是黄山、泰山及桂林风景,都在他笔下洋溢着灵性及活力。他巧妙地运用石线、表花及浓而不浊的墨色烘托出青山绿水的明洁意境。在北京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执教期间,白雪石对学生们谆谆教导,一丝不苟,无论用笔、用墨还是构图、技巧都毫不保留地一一传授。他总是教导学生多习各家之长处,从不张扬自家之所能。除此之外,他还身体力行,坚持带领学生们深入山区写生,在实践中反复体会“师法造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白雪石的学生王兆辉在回忆老师时说:“他身材不高,慈眉善目,在教我们的那些年里,因为子女多,家庭负担重,穿着打扮和生活方式都相当简朴,总是一件普通的蓝布褂,手拎一个旧的小书包,见人也总是面带微笑。他平日寡言、不善交际。在教学中,每当学生有疑问时,除了耐心解答,他还往往会提起画笔画给你看,虽寥寥数笔,但恰到好处地排疑解难。让学生们心服口服。”

馆藏《拒马河》  记录艺术情谊

2010年,白雪石去世的一年前,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书画研究会举办的笔会上,燕京书画社副总经理赵青仲再一次见到白雪石,当他说明自己来自燕京书画社时,白雪石一下想起了那幅《拒马河》,当时已经95岁高龄的他仍对这幅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作品印象深刻,可见这幅作品的与众不同。

白雪石当时的家位于和平门烤鸭店附近,画室兼居室只有14平方米,屋内高悬着一幅董寿平专门为他题写的匾额——何须斋,墙上挂着他早期画的仕女图,书柜里放着大大小小各种画册,这些让取画的马春林记忆犹新。“我取画的时候,他还在画着其他的作品,看到那些仕女图我才知道白雪石之前是不画山水的。后来,我拿回来两幅作品,客户咨询我的意见,我认为从普通收藏者或者爱好者的角度,《漓江山水》画面简单明快,水又寓意财,于是推荐了那幅。当时的经理还说我表达过于直接,从经营者的角度一定是希望把两幅作品都卖掉。”正是这种直接的表达,让《拒马河》留在了燕京书画社。

这幅作品究竟好在哪里?让燕京书画社的人爱不释手,让白雪石自己念念不忘。“这幅作品与客户买走的《漓江山水》尺寸等大,但非常需要功力,画一张《拒马河》的时间可以画两张《漓江山水》。买画的人只看画面,而画画的会看皴擦点染的技法运用。虽然《拒马河》这一题材的作品并不罕见,但这幅作品呈现出的马的细节,光线的效果非常精妙,这幅画可以说是近十几年来见到的白雪石最好的作品。”赵青仲说,“而且《拒马河》作于白雪石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这类作品很有可能他一辈子就能画出这一幅,我们将作为镇店之宝一直收藏。”北京商报记者 傅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