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机构开始选择与高校合作后,校企合作正逐渐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推广。近日,阿里云宣布与慧科教育联手推出云计算与大数据科学专业,其后腾讯也宣布将QQ与校园管理体系相结合,此外还有多家相关教育企业宣布与高校的合作计划。随着校企合作的大门逐步打开,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挖掘埋藏于其中的金矿。
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
尽管校企合作早已存在,但今年的表现却尤为抢眼。不仅局限于职业教育机构,在政策的利好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试水校企合作,而形式也更为多样。
据介绍,目前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包括奖学金、联合申报国家科研项目、联合实验室、共建课程、实习基地、学生俱乐部等等。在今年5月底,阿里巴巴北方大区总部联合多所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共同推出了百城千校计划,意在解决跨境贸易巨大的人才缺口,通过三方共建平台的模式进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其后不久,阿里云也紧跟着宣布与慧科教育共同推出阿里云大学合作计划,首批已有8所合作院校,希望于三年内培养出5万名数据人才。但慧科教育品牌部公关经理冯丽媛同时也表示,校企共建课程往往门槛较高,广泛推广难度较大,“而且这种模式比较挑专业”。
同时,大赛等活动也成为校企合作的一种主要模式,往往由企业针对不特定的某一类院校进行合作,譬如在线计算教育平台计蒜客于7月宣布启动的首届计蒜之道2015程序设计大赛,在国内缺乏行业级比赛的背景下希望从中挖掘出TMT人才;而许多企业也已组织有各种类型的创业比赛,例如联想于不久前宣布的2015年大学生创业大赛开幕。
除传统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合作方式,还有企业通过另外的模式进入校企合作领域,但相对而言只占据少数。7月3日,腾讯宣布推出“互联网+教育” 智慧校园计划,通过QQ积累的大数据切入校园管理系统,开启了另一层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然而,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中小学领域则依然不温不火。无论是此前猿题库推出的教师版还是北京市政府采购培训机构课程,虽然产品走入了校园,但仍然缺失校企共同开发推广的含义。
学生工凸显合作矛盾
计蒜客COO杨斌表示,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企业最希望得到的回报依次为科研成果、人才和学生用户。由此便不难理解就企业自身而言为何会对其与中小学的合作领域开垦较少。“较之中小学,高校科研成果更加丰硕,输出的人才贴近企业需求,学生人群更贴近企业市场,因此不是合作门槛更低,而是能获得的成果更大。”杨斌表示,“反过来说,中小学升学压力大,学校和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在教学本身,校企合作门槛反而可能更高,成本更大。”
然而,由于企业出于自身利益需求的原因,目前校企合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尤为显著的即是“学生工”现象。据了解,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将在校学习期间的学生输送到企业做所谓的“兼职实习”,但实际上是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从中赚取佣金。“每年国内都有近800万的‘学生工’,将大二或大三的学生送到企业去打工并从中牟利,但这种做法一来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二来迎来大量临时工的企业也并没有招到合适的人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道。
因此,虽然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有各自合作的动力,但是各自都有国家政策和企业制度的约束和限制。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缺少能够协调好双方资源达到共赢的渠道,尤其是能够站在行业层面和整个高校层面弥补合作差距的桥梁。另一方面,一拥而上的合作项目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也令校企合作之间易发生变质,最终导致的依然是学生难就业企业难招人的双重矛盾。
破解之法需多方努力
面对校企合作之间仍存的难题,寻求解决之道依然是当务之急。盲目的校企合作更容易导致问题的出现。
阿里巴巴百城千校项目负责人何董培认为,校企合作下的教育应向C2B模式发展。“未来工业会向C2B方向发展,即由消费者驱动生产,其实教育也一样。用人单位对人的需求为C端,最后令学校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以此为出发点,培养出合适的人才。”何董培表示,过去学生的教育一直被人为切断,许多学生的专业与未来的就业联系并不紧密,因此只有高校教育以行业需要为出发点培养人才,才能真正保证人才回到行业中去。
而在杨斌看来,打破壁垒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有关部门层面应给予更宽松的校企合作政策,识别出真正能够让校、企、学生多赢的好项目予以扶持;企业决策层需要少一点急功近利的心态,扎实做好长期投入稳步产出的准备,包括人、财、物各方面;学校领导要用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了解市场和行业动向,勇于创新和尝试。”此外,高校和企业共建行业性的人才标准也应提上日程。
尽管目前校企合作的坚冰在迅速融化,但对于未来校企合作是否会成为新的争夺焦点,熊丙奇则认为“还需看学校和企业本身的需求”。“校企合作一定是现代学校和现代企业的合作,而不是追求行政化的学校和短期利益的企业之间的合作。”熊丙奇表示,“但目前很多学校和企业仍然没有建设起自己的现代化管理制度。”
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郑艺佳/文 宋媛媛/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