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首都文化消费

孤傲的执着——学生眼中的宋滌

出处:中国书画周刊 作者:傅玛丽/文 陈伟/摄 网编: 2015-05-08


《水乡》


《雪景》

在妙笔丹青彩墨情2015书画公益笔会上,再次见到中国彩墨大师宋滌。与初印象时孤傲到令人难以接近不同,交谈几次后,便会发现宋滌的孤傲源于他对艺术的执着,与其说孤傲不如说是率真与自信。比如,黄大庆是一位跟随宋滌30余年的学生,此前他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但宋滌并不在意这些,他看重的是他们对艺术的执着。

在学生眼中,除了执着与自信,他们更多地用勤奋和严谨来形容这位严厉的老师。“老师今年已经70岁的高龄,依然每天伏案工作10小时,作为后辈怎敢懈怠。”画家刘继彪说。

 

李德福:老师教会我忠于艺术

与宋滌第一次见面时,山水画家李德福只有十七八岁。一日放学回家,哥哥对他说,赶紧吃饭,吃完饭带你去见一位真正的画家。哥哥所说的这位真正的画家便是宋滌。当时的宋滌是香山公园的园林美工,与李德福的哥哥是同事,而李德福的家正是在香山脚下的青龙镇,这一切的机缘巧合成就了宋滌与李德福的师生情。

“小伙子,会画画吗?”这是宋滌与李德福的第一次对话。当时并未接受过正规美术训练的李德福谨慎地说:“不太会。”“那会拿毛笔吗?”宋滌继续问。长期临摹《芥子园》使得李德福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拿毛笔自然是熟练的。于是,李德福在宋滌面前拿起了毛笔,画了石头和树。“也许,他(宋滌)看我还算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吧,给我讲了很多绘画的知识。”李德福说。“老师非常勤奋,从年轻时到现在都坚持每天至少伏案作画10小时,他对艺术的执着值得我们尊敬。”如今已小有成就的李德福在谈起老师时,还像当年初见时毕恭毕敬。

不久前,李德福个展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开幕式上,他仍不忘感谢老师教会他对艺术保持忠诚。

 

黄大庆:老师批评从不留情面

黄大庆是惟一一位跟随宋滌30余年的学生。1979年,黄大庆还是前门饭店的一名普通职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宋滌相识。宋滌被他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所感动,一直尽全力帮他学画、办画展。在近日举行的妙笔丹青彩墨情2015书画公益笔会上,宋滌亲自为黄大庆的《漓江山水》进行加工完善。黄大庆并不是科班出身,宋滌对此并不介意,他说:“我看重的不是他(黄大庆)的学历,而是这些年轻人对艺术的执着。”

“刚跟老师学习的时候,他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大庆,你这画得不行,你的色彩还得练啊’。” 黄大庆说,老师对他的批评从不留情面。黄大庆说,宋滌对于艺术的一丝不苟对他影响非常大,“老师从不会违心地去说一些恭维的话,这也是对艺术的尊重”。老师的勤奋,黄大庆也是看在眼里的。“宋老师因为腰不好,近几年才减少了些伏案绘画的时间,即便这样,这在与他同龄的画家身上已是不多见的。”

 

刘继彪:老师面前不敢懈怠

擅画工笔动物的刘继彪是位“70后”画家,谈及与宋滌的师生情,刘继彪说:“我1992年认识了宋滌老师,当时我只有22岁。与老师的关系可以说如兄如父。”

说到在老师身上学习到最多的品质,刘继彪说,除了绘画本身外,更多的是勤奋。“很多如老师一般有成就的画家,他们或忙于应酬或享受休闲时光,而老师依然坚持把精力放在绘画上。如果我一段时间没有联系他,他就会打电话督促我画画。”刘继彪说,最让宋滌感到幸福的不是经济上的富有,而是一睁开眼睛知道自己还活着还能作画。“这点在现代人身上太难见到了,一位70岁的老人如此勤奋,在老师面前,我真的不敢懈怠。”

除了勤奋,宋滌对于中国彩墨的执着也让刘继彪感动,而他也身体力行地帮老师推广中国彩墨画。“画论上说,真正好的山水画要让人看后觉得可观、可居、可游,宋老师的画带给大家的正是这些。至于那些争议,百年之后自然有客观的评价。”

(相关报道见D2版《“妙笔丹青彩墨情”以笔墨会老友》)

北京商报记者 傅玛丽/文 陈伟/摄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