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首都文化消费

羿耿庵:书法创作要坚守经典

出处:中国书画周刊 作者:隋永刚 网编: 2015-04-01

羿耿庵出生于江苏常州,这里自清代以来人才荟萃,少长咸集,大批诗人、学者、艺术家均居住于此,书法作品触目皆是。所以他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上了书法艺术,后受业于著名书画篆刻家沙曼翁,并承蒙启功、林散之、沙孟海等教诲。在诸位老师的影响下,他好古问古而不拘泥于古,注重对传统经典艺术的继承创新。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风貌。

任何艺术的发展史,都是一部继承与创新不断作用的历史。自古以来,书法流派纷呈,历朝历代大师辈出,群星闪耀。从历代的名爵公卿到如今的文人学者,都将其看做一种至高的艺术追求。他们互相借鉴,融会贯通,用各自的点、线书写来阐述对历史和人生的理解。继承与创新也成为各个时代、每位艺术家毕生都要面对的无法逾越的问题。继承是创新的基础,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因此,书法创作,首要的就是要从这些艺术的经典中汲取营养,以一种敬畏前贤与敬畏经典的虔诚,去触摸和感悟书法艺术的真谛。

羿耿庵的书法尊崇先贤,对时尚书风不追逐,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结合,赋予真性情。他在心摹手追中,透过静止的书法线条去体悟动态的书写过程和技法表现,感受前贤的书写心境和情感状态,逐步掌握用笔、用墨、结体、布局等技法,从中领悟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并获得审美的熏陶。在他看来,那些名垂青史的历代书法大家,无一不是在深入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开创出崭新的书法面貌。当然,植根传统,敬畏经典,并非迷信传统,克隆经典。相反,是为了更好地积累创新的灵感和能力。书法创作上的继承,羿耿庵不是局限于对传统经典刻板再现,而是以其开阔的眼界,博采众体之长。从篆隶中求古雅,从楷书中求法度,从狂草中求飘逸,这样融众家之长于一体,既避免了对书法经典的简单拷贝,又能水到渠成地开创新的面目。

作为一位有着现实情怀的艺术家,羿耿庵的书法艺术关注现实、对社会对人生充满爱心、倾注文化情感的创作。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彰显;文化,是人的脊梁。书法家的文化信念,首先要热爱艺术,对书法艺术怀有景仰之情。羿耿庵以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理论学养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书法无论是丈幅巨制,还是盈尺小品,皆摆脱陈陈相因的旧习气,从笔墨到构图,再到内容,皆有感而作,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的人文情怀。因此他的书法跟他的书法创作思维是相结合的,强调跟性情的抒发,这延续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特征跟精神,在当代书坛中具有非常突出的特色。

书法创作之余,羿耿庵还潜心于佛教艺术的研究,用书法感悟佛学,以佛学回哺艺术。俗话说,字如其人。无论是做人还是为艺,羿耿庵都潜心修炼,从不懈怠。他的书法每个字的起止转折交代得非常清楚,笔路清晰可辨,字形干净利落、精干劲挺。在字形的结构安排上,随字取势,字中的撇捺等笔画有时进行适当的夸张和伸长,笔力运送到位,使本来有些平正的书法变得遒劲有力,神采飞扬。

作为一位书法学者,羿耿庵对书法有着深刻的见解,他从不随波逐流,也不跟别人书法比高低,真正做到了书者不仅要追求字的外形美观,更要追求艺术家内涵美满的境界。羿耿庵坦言:做学问本身虽然是寂寞之道,但更离不开对现实的关注。书家们要走出书斋,解放自我,主动地观照自然、观照社会,通过人生的不断丰富,来提升作品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这样创作的作品才会更具文化的意义,更有艺术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