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首都文化消费

写意画的出路在哪儿

出处:中国书画周刊 作者:隋永刚 网编: 2015-04-01

写意画是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当几乎所有人都无可争议地认为写意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民族审美品格、是中国画的精髓、是中国艺术的本色的时候,又提出了许多现实问题,如当写意精神遭遇西方绘画思潮冲击,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写意精神是否有延续的可能和必要?又该如何延续和创新?

汤立 当代著名大写意画家

写意画要回到传承的道路上

在很多国家级美术展览中,写意画是一个冷门,它正面临着一个危机,由于我们当代的美术教育造成的。高校学院长期偏重西方的素描、色彩,这种西式思维教育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极大地撞击了中国画家的审美。然而中国画在以写实素描为基础,取得大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正在流失,个性作品和个性画家被排斥在所谓的主流之外,阳刚大气的大写意已经成为稀有品种。尤其体现在新生的绘画力量上,中国艺术底蕴普遍不足。

写意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中国艺术的写意笔墨体现了画家的文人情怀和抒情意识,它强调笔墨和纸张之间的接触所能产生的偶然效果,不管是音乐、书法、诗词、哲学、园林建筑的理念都是一体的,它根在周易,在东方哲学。中国画家大多遵循老庄的思想,主张超越绘画的功利性,讲究画外的修行。故中国艺术讲究含蓄、委婉,倾向于心灵与心象的流淌,它希望借艺术来实现完整人格以及人与大自然的相融。

如果中国画失掉了写意的精神,那对中华民族文化是极大的伤害,弘扬写意精神是非常迫切的,写意精神是决不可被丢弃的民族精髓。中国画无论在教学还是在创作上,都更应当回归到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精神上来,回归到重诗意、重意境、重笔墨抒情写意的艺术形态上来。

写意画在当前不是发展的问题,首先回归到传承上去,没有传承的基础,去谈创新是空泛的。创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把不同的技法和理念全部拿到手以后,然后结合时代的气息和个人情感的表达,才能在新的形式和内涵上有新的超越,新的创造。

熊广琴 当代著名花鸟画家

中国文化是写意画的支撑

现在是全球一体化时代,也是全民“奔小康”、呼吁“全民阅读”、畅谈“中国梦”的新启蒙时代,更是一个主流大力“反俗”的时代。由此可见写意花鸟画正在迎来自己的时代。

写意花鸟画的终极价值其实就是一个“雅”字,无论是形还是意。“小康之家”在西方出绅士,绅士即文雅的人,在中国出什么人呢?姑且称“雅士”吧,总之是有高尚品位和追求之人。时代对花鸟画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得宗白华给孙多慈写的画集序里有这样一句话,大意是“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线条写花鸟的体态,高贵圆满”。宗白华用了“高贵圆满”这个词,便道出了花鸟画的本质,寄托美的自然物形象来表达高贵的人格理想和圆满的人生寓寄。在中国文化里,“草木精神”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贵的,虽然时代不同,但凝聚美、真、善的人格理想并没有变,这就是“拜物教”盛行的今天,许多人还是更愿意把托胎草木的林妹妹而非金命的宝姐姐放在心底的缘故吧。 

千百年来花鸟画的立意已高度程式化,主要分这样三大类:一是如“香草美人”、“人淡如菊”等等,人格比赋的;二如“年年(莲)有余(鱼)”、“事事(柿)如意”等等,雅意象征的;三如白石老人常画的苍蝇、喜蛛、小虾、昆翎走兽等,借歌咏自然生命来观照人类自身的。花鸟画是最高雅的艺术,也是最大众化的艺术。大众化不等于低俗化,前提是审美启蒙化。写意花鸟画的前途曾一度令人堪忧,我想,只要中国人在,中国文化在,见到花开还会感动,听到鸟鸣还会心惊,花鸟画就会有人画,就会有人欣赏。但前提是要画得好,画出那份生命感和哲思,画出那份优雅来。这个时代什么风格花样都不缺,惟缺一个“雅”字。

李宏钧 当代著名人物画家

保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广泛借鉴

不管任何艺术,其本质都是要反映生活。没有生活的积淀,反映出来的只是表面。写意画同样如此,画一个题材,你不能被穿着的衣服、外在的形象所吸引,而是其内在的精神状态。艺术的创作是有感而发。在求学时,为了画建筑工人,我曾经跟他们一起生活了3个月,有了这段经历后,再去创作,每一笔、每一个局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的感受就自然地流露出来了。同时,在创作中,写意画并不局限于某种技法,可以根据对象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技法来展现,这样出来的作品,永远不会重复,避免了陷入某种技法模式之中,对创作的发展很有益处。

艺术家要读书。写意画艺术语言的形成需要深厚的文学支撑才能提炼出来。因为中国画是一个修养的文化,阅历不到的时候,达不到那种高度。一个真正的画家画画的时间并不多,更多的时间是考虑问题,同时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解决问题。许多艺术家把画面画得非常满,因为他没有想法,思想的高度不够。西方油画画的是技巧,中国画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留下回味的空间,以此来把握好画面的节奏和内在的延伸,要是没有那种领悟度,很难抓住本质的东西。

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包容,善于借鉴不同艺术的特点,像西方的素描色彩等技法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坏事,看你怎么去利用它,驾驭它。中国写意画的发展,首先是在本身的传统基础上,万法归宗,融合进中国画的技巧之中,追求潜意识的绘画感觉,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创新是最容易的事情,只要画的跟别人不一样,你就有面貌了。这种面貌要有个标准,要雅一点,有文化的深度。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