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境界的营造不是随心臆造,而是据本依源,刘广源对此深信不疑。他的作品广泛借鉴,以篆治隶,以楷治行,以行治草,甚至精研新出土的碑刻竹简,从文字本身发掘书法的艺术内涵。同时,他用音乐的节律、绘画的构思来表现书意,用线条的浓淡、布局变化来表现性情,把书法意境的延伸和深层次的文化挖掘作为自己创作的方向,开拓了一种书法新气象。
中国的文字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启始,就带有神秘的气息。唐代书法家张旭因观看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书法的神韵,成为一代书法巨匠。刘广源坦言,“书法艺术是一门非常深奥的艺术,境界高,讲究节奏感和韵律感。草书的种种笔法,如人的坐卧、行立、奔趋、揖让、歌舞、醉狂、颠伏,各尽意态,但它们既相互矛盾又彼此映衬协调”。
“我们常说落笔成书。草书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它讲究在点、画书写的起、行、收各个环节和章法安排的前后顺序上要一气呵成,具有运动性、连贯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因此,书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刘广源表示。
刘广源的书法奔放自由,法度严谨,飘逸而不失厚重。这与他注意吸收绘画、诗词、古典音乐等传统艺术元素有很大关系。好的诗词作品会给人无限联想,产生美的意境。而诗词只有通过书法才能把它的内涵呈献给欣赏者。从唐宋开始,书法家们开始重视诗词和书法的创作结合。宋代文学大家赵孟頫的《前赤壁赋》,气势苍劲雄浑飘逸,用笔收放自如、快劲流畅,一如他豪放、俊逸的文风,把文的内容、书的形式结合得浑然天成。在刘广源看来,任何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的节律、诗词的构思与书法创作的节奏变化有着天然的共性,用音乐的节奏、诗词的韵律来表现书法的意境,将赋予书法更好的创作空间。
中国的书法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载体,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刘广源认为,书法能否受人尊重,与做人息息相关,学艺与做人同样重要。“楷书四家欧、颜、柳、赵对后人影响最深。他们皆是后人尊崇的圣贤。特别是颜真卿,他刚正不阿,一生忠义;他的字也像他的人品一样,挺然奇伟,被后人看做是忠义的象征,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刘广源醉心书艺,也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陶冶着自己的情操,同时他也在追求着古道热肠、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对于发生在身边的公益活动,他都慷慨解囊。他表示,“社会提倡正能量,书法同样如此,就是为了通过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书法文化,从祖国五千年文明的优秀文化中发现、挖掘、汲取正能量,服务社会,这是当代艺术家应有的担当”。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刘广源
号燕赵后人,河北邯郸武安人。1964年元月参军入伍,现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干部。8岁临池学书,酷爱诗文书画,遍临颜、柳、欧、赵之楷书,王、黄、米、张之行草,并深钻“二王”之风韵,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市场中心书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