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图
今日,为期11天的第12届地坛服装节正式开幕,预计将有400多个摊位参展,总客流量将突破100万人次。这只是公园成为“大集市”的一个缩影。古典园林屡现“跳楼价”、“流泪价”、“甩货”等刺目字眼,我们不禁质疑,公园一定要进行如此低端的商业展销活动吗?
公园变味
低端集市遍布各公园
3月入春,北京各大公园的展销会也拉开了帷幕,地坛公园服装节、朝阳公园购物游园会、国际雕塑公园淘宝大集……原本休闲娱乐的公园,在“跳楼价”、“处理价”、“甩卖”的低端商业活动中,俨然成了“大集市”。
来自河南做袜子生意的雷师傅有10年跑展销会的经历了,“我没有固定的店面,就是到北京各公园的展销会上赶场子”。雷师傅表示,他在朝阳公园、莲花池公园、双秀公园、古城公园、雕塑公园、回龙观公园、万芳亭公园等都参加过展销会。“一年下来,我大概要跑十五六场展会。”雷师傅说。
北京金士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20多年策划、组织并承办展览展示活动经验的策划公司,该公司的樊经理表示,多年来他们和公园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每年在地坛的服装节就有3-4次,多赶在天气较好的时候,但所售的商品并不仅限于服装,还有鞋帽、日用品、小吃等。
樊经理表示,像雷师傅这样在各展销会上赶场子的商户已经形成了固定规模。目前他们公司举办的展会中,有80%都是固定的商户,大概有400多家。这些商户都是在年初就把全年的租金一次性交完。每到活动,公司就会提前给商户打电话通知。
各自谋利
地坛每年租金上千万
为什么商户如此热衷到公园办展销?雷师傅坦言,公园人流量集中、货物销量大、利润可观,这正是他选中公园的原因。
雷师傅家的袜子10元一捆,一捆是4双,卖得好的话一天能卖1000多捆,少的时候三四百捆,一捆袜子可以赚两块钱。按一次展会10天算,他最多能赚到五六万,少的时候几千块。全年算下来,除去人员工资,可以赚10万-20万元。
“我们的商户最高的一天能卖两万块钱流水,最少的二三百块钱。”樊经理表示,商户由于场地地段、产品质量等不同而获益不同。
作为展会主办方的金士尊,是整个公园展销会的策划者,这中间公园的角色似乎缺席了。记者在对公园的走访中,公园都表示:他们只是把场地整租给主办方,收取租金。
公园通过出租场地举办商业活动,已经成为创收的重要一部分。而对于每次办展会的具体收益,公园和主办方都三缄其口。有数据显示,地坛公园每年仅摊位出租的收入就有上千万元。该园一年的商业活动有十几场,包括书市、展销会、庙会、灯展等,平均算下来每场的租金都达几十万元。以总客流量百万人次估算,地坛公园在第12届服装节期间的门票收入可能达200多万元。
樊经理表示,从公园那里把场地整租过来后,活动主办方一般会再按不同地段、面积大小分租给商户。一个摊位贵的几万多,便宜的也要几千块钱。
“平均下来,每户租金差不多五六千块钱。”雷师傅告诉记者,按每户10平方米左右计算,平均租金在五六千块钱左右,400多家的商户租金高达200多万元。
而据另一位知情人透露,公园每次办展会都是经过申报批准的,要经过工商、税务、消防、城管、公安等部门多重审查,“商户提供的租金,并不是全归公园和主办方所有,主办方从商户那里得来的钱,一部分要给公园,另外的要支付保安费、搭建费、广告费等,还要上交一定的税”。该知情人称,“其实主办方只是赚取一部分服务费”。
遭遇瓶颈
“钱越来越难赚了”
尽管公园商业化活动搞得如火如荼,但记者从公园和主办方处了解到,如今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数据显示,地坛书市在鼎盛时期的客流量达到90万人次,现在只有30万人次,下降近七成。与之相应的是,参展摊位数量减少近五成。摊位最多有1000个左右,现在只剩下了大约500个。
“前几年我们在地坛办服装节,摊位最多有700多个,现在只有400多个。”樊经理称,他们对市场进行过调研,公园的消费群体主要是老百姓,展会的商品都是日用品,价格也不可能太贵。“这样我们投资少,利润也就有保障。如果在公园做高端的买卖,风险很大。”樊经理坦言。
“钱越来越难赚,租金涨了,但价钱却上不去,加上天气和物价的影响,客流量也减少了。”雷师傅表示,这几年他也开始了探索在公园之外的展销会。
收支失衡
运营难致“以园养园”
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北京市登记注册的公园共有339个,其中85.6%已免费向公众开放,收费的只有49个。在收费的公园中,10元以上的不足20个,大多是每人两元,门票的收入很难维持公园的正常经营。
以龙潭公园为例,该公园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全园的维护、绿化,包括人员的开支每年达1500多万元,而门票总收入只有200多万元,即使会有财政补贴,其收支仍然会出现不平衡。
“相比事业单位,我们的处境就更不好了。”双秀公园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双秀公园原属事业单位,每年享有政府30%的财政差额拨款,2005年单位改企,实行自负盈亏经营。 每人两毛钱的门票费,致使全年门票总收入不足100万元,而公园每年需要支付对绿地、树木、公益设施的养护和80多名工人的工资费用就有300多万元。
同样属于北京城建集团所属的东单公园,改企后也面临像双秀公园一样的处境。公园靠长期出租场地给一些来自景德镇的瓷器展销商收取租金,也是资金短缺下的无奈之举。
亟待突破
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
相关专家分析认为,公园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遭遇运营困惑,除了以门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运营模式太过单一化,还表现为运营管理缺少系统和标准,如软体服务较差、产业链价值深入挖掘不到位。同时,公园对整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也缺乏系统思考,难以发挥公园的整体功能及满足游客需求。
北大三方文化咨询网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前沿网主编王鸿认为,公园的商业开发应该走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路子,增加旅游产品的感受性、故事性,从而赢得市场。
商报记者 车兰兰
记者手记
切莫为挣小钱而毁大文化
公园作为既承载历史文化传统又属于大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收?一定的商业开发,是公园走向市场化的必然手段。然而,“地摊式”的经营让公园原有的文化价值大打折扣,“处理价”、“跳楼价”的商业活动让公园的市场化尝试仅仅停留在低端的阶段。
已经22岁的地坛书市,曾经被誉为“首都城市文化名片”,可见,它之所以能走这么久,靠的还是“文化”。但如今的“地摊”文化,却让这张名片的形象每况愈下。公园在实现市场化运作的同时,不能以毁掉“大文化”为代价。
在采访中,记者获知,公园举办展销活动,其实并不是件特别能赚钱的事,相对于办国际展,公园展销对于策划公司来说,赚得实在微不足道。而商户呢,图的也就是个薄利多销,常年四处奔波,赚点小钱并不轻松。至于公园,往往受人诟病,尤其是像地坛这样有着500年皇家文化的历史公园,更是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
日前发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提出要使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撑。公园商业化,急需突破“低端”瓶颈,完善产业链发展。商品有价,文化却无价。兼具文化与商业性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是公园需要探索的长远之路。
如果公园举办一次展销会,按照400多个摊位、总客流量100万人次计算:
■门票两元钱的话,公园将得到200万元的门票收入;
■每户租金平均5000元,主办方将得到200万元的租金,其中一部分交给公园,另一部分支付保安费、搭建费、广告费等,最后还要上交一定的税。